关键词解读“十五五”|未来产业及如何塑造中国发展新未来

央视新京报(文峰记者)11月3日:“重要时刻有重要进展”。 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明确提出,探索多种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推动量子技术、生物制造、氢能与聚变能源、脑机接口、实体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产业将如何塑造中国新的发展未来,备受各界关注。分量与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技术现代化为支撑”。作为核心载体科技革命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产业未来发展轨迹不仅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在创造新生产力、开启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建议》明确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和强化实体经济基础”作为第一战略主题,制定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高效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四大主题。《建议》所列的六大未来产业属于实体经济,充分体现了日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和强化实体经济”的明确一贯方向。10月24日,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郑善杰表示,关键问题可以从“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培养新人、扩能和提高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和提高效率”四个方面来认识。他指出,“创新新培育”就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们国家“新三化”经济增加值将占GDP的18%以上,生物制造、量子技术等领域的逐步进步印证了未来工业增长的潜力。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实验室主任邓舟认为,未来工业的突破将彻底升级。传统技术路径,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谁能实现基础技术突破、掌握关键专利、引领关键国际标准,谁就能在国际竞争力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些产业与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将创造数万亿市场,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城市政策与设计的拓展未来产业增长离不开城市政策与设计的双重强化。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明确,要建立未来产业投资增长机制,探索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途径,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以来,工信部信息化密集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从高性能生物反应器的“公告收费”到生物制造试点平台培育、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体系从“高层设计”拓展到“精准落实”。以脑机接口领域为例,相关政策将在2030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3家世界领先企业,综合实力迈向全球前列。这种“有针对性”的政策设计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事实上,相关协议正在地方层面启动。北京7月出台未来产业投资增长机制措施,上海9月推出前沿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河天津、深圳、广州等经济大城市也做出了细致的努力,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国合作、区域特色”的设计和格局。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达近万亿元。国内近三分之一的量子科技企业集中在合肥,相关设备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领域。预计2023年嵌入式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186亿元,2027年突破6300亿元。6G领域的突破更具象征意义。今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2017全球6G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宣布推出全球首个6G SmartSense综合外场测试网,将开展低空巡检、物流等商业试点。目前,研究院已建成端到端6G实验国家平台,创造了10余个太赫兹传输“世界第一”,展现了我国作为未来通信领域先行者的优势。随着新生活方式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产学研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大学作为创新源泉,在协调科研方面发挥着主动作用。以“脑机接口”为例,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整合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资源,建立了脑机接口或类脑研究中心。天津大学依托未来技术研究院,汇聚医学、自动化、微电子等跨学科力量,专门从事脑机接口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依托大学科研能力形成“技术研发-临床应用-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加快试验成果产业化进程。 “未来的行业需要具有‘技术敏感性+人文关怀’的多学科人才。”陈安芳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称香港浸会大学助教、计算机科学和科学传播领域的青年学者,他认为这样的人才不仅需要懂技术,还要懂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式。新技术革命和创新的扩散速度和范围远远优于以往的工业革命。未来产业的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特定学科,而是将重塑教育体系,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产业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帮助下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运动技能有限的患者只需思考喝水即可控制假肢的运动,依靠大脑信号接收信息并进行交流。 “更先进的技术的好处将改善生活”它将改变你的生活。数据显示,我国在世界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5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年来创新提升最快的国家之一。 2024年,我国PCT专利申请量预计将达到70160件,分别增长30%和45%。分别超过美国和日本。欧盟创新指数2025显示,中国得分较2020年提升31.6个百分点,远超欧美提升速度“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潜力是中国未来的关键”发展。这一观点已成为业界共识。未来五年,随着未来产业等新生产力的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我国广告必然实现新的跨越和变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