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将“洋果”提炼成“黄金果”。陇南橄榄是如何“晒干、压榨、食用”的?

11月,地处橄榄“黄金种植带”的甘肃省陇南市开始了橄榄的密集采收季。这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珍奇树种”,如今在陇南的山山水水中大量生长,成为带动该地区经济的“黄金果实”。那么Olive是如何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水源,打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产业链的呢?记者来到橄榄公司时,已是晚上7点多了,但车间里还亮着灯。橄榄收获后应立即压榨,以保留营养和风味。为避免水果集中配送造成延误和质量下降,今年当地改变传统采购模式,推出“订单预约+果篮配送”制度。我们根据地区和阶段购买葡萄,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早熟到晚熟的品种。王五新先生,副总陇南象屿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我们采取储备采购的方式,定制数万个果篮,在收获前进行分发,确保出油率、果实品质和农民利润不受影响。 8小时鲜果压榨,27℃以下物理冷榨,10天完成从采收到上架的全链条控制。这一过程是陇南橄榄油从规模化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的典型过程。陇南象屿橄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五新:以前比较粗糙,现在越来越精细了。一是压榨单一品种。此外,我们在压制过程中按照严格的内部标准进行压制。目前,陇南橄榄油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越来越多的外商我们来这里签订单。韩国商人郑义贤:与欧洲等地的机采橄榄不同,这里的橄榄油是手工采摘的,以保持其抗氧化特性,采摘后立即加工,可以生产出非常好的橄榄油,这就是我们选择龙南的原因。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从“土不惯”到“百品种争优”。目前,甘肃省陇南市稳定种植的橄榄油品种有100多个,其中11个品种作为最佳品种得到广泛推广和种植。这种非本土树种不仅在当地扎根,而且拥有超越本土的品质。其背景是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技术之战。在陇南经济林业研究所,橄榄油研究所工作人员利用辐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选育出优质的品种。最适合当地。橄榄油的生长周期较长,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但一旦成功,将极大促进该树种的国内生产。陇南经济林业研究所橄榄研究所副所长 刘婷:国产化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过程,从育种到栽培。在最初阶段,人们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获取种子。目前,我们正在实施辐射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有望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陇南省武都县地处北纬33度,与地中海橄榄主要产区齐名,被认证为“中国橄榄一级适宜区”。然而,两地之间存在显着的气候差异。在地中海地区,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多,有利于橄榄油积累营养,而我国夏秋多雨,影响油的积累和品质。陇南林业经济研究院橄榄油研究所副所长刘挺先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生产者要注意春季浇水,定期浇水,补充冬季水分。另外,夏秋两季造园时,要提前采取措施,保​​证排水良好,防止园内积水。经过多年探索,陇南精选了11个优秀品种,持续推进优质替代和迭代改进。橄榄种植海拔由1300米提高到1600米,种植纬度也向北扩大。同时,当地政府实施“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推动整个产业发展。从遗传资源、基地建设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 2022年,陇南将牵头重新审视全国橄榄种植标准,推动行业品质分级更加精细、公平。陇南经济林业研究所橄榄油研究所副所长 刘婷:国产橄榄油经过非常详细的检验和质量分析,质量与进口橄榄油相当。虽然价格肯定很高,但我认为国家橄榄油标准的修订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以更低的价格与进口橄榄油竞争。拓展产品创新模式,“压榨”橄榄油开创新轨迹。目前,日本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比例逐年增加,达到30%左右。然而,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出油率仅为10-20%,那么大量的果渣和残留物去了哪里?走吧?甘肃、陇南不断探索产业链拓展,让小橄榄爆发出巨大能量,创造财富。橄榄果渣和修剪过的枝叶一度被认为是收获后的废物。现在它们正被“压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陇南橄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先生:橄榄叶提取物主要用作化妆品成分。橄榄果渣主要用于提取山楂酸,用作食品添加剂。提取后,所有废物都转化为生物质颗粒。将果核分离后,即可生产出高品质的活性炭。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到70%。除榨油外,橄榄食品、化妆品、橄榄木制品、文化创意产品等拓展产品也纷纷出现,成为产业链的“新产品”。经济效益f 橄榄也在增加。在武都区凉水镇凉水村,农民种植橄榄油不仅是为了提取橄榄油,还作为景观树出售。潘云霞和她的丈夫种植橄榄树已经有20多年了。今年,该公司开始每天定点在线直播,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陇南市武都区凉水村农民潘云霞:以前这里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土地。这棵橄榄树耐旱,可以重新绿化。现在我们线上线下都有销售,销售渠道越来越多。通过橄榄树,我们可以丰富自己和我们的生活。 “农业+文旅+科技”,建成集丰收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每年有15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周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600元,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收获、冬读书”的四时致富之路。 (央视记者 梁亮 田启勇 马丽 张文杰 陇南传媒)

发表回复